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公平贸易

信息动态

全球价值链正加速恢复,但区域化已成大势!|聚焦全球供应链

发布日期:2022/11/16 10:11:21   共阅[2002]次

,

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价值链开始加速恢复,但由于全球各国疫情政策、地缘不确定性、通胀影响程度以及极端气候状况各不相同,导致近期全球价值链恢复速度开始整体放缓。就接下来全球价值链的走向,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当前全球价值链恢复前景错综复杂,持续的供给瓶颈造成的价值链扭曲正在不断固化并推动主要经济体开始重构各自的价值链体系。未来,全球价值链演进将进入第四阶段,价值链重塑将围绕中国、欧盟、美国三个核心经济体进一步向区域化、独立化和数字化方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价值链的安全性(或韧性)将被全球主要经济体视为衡量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最核心要素。此外,构建持续稳定的价值链体系将深刻影响主要经济体在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以及产业转移三个方面的发展。

未来全球价值链将走向区域化,独立性和安全性愈发受到重视。程实分析,短期来看,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将是下一阶段冲击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挑战。由于全球金融条件持续紧缩,全球超过一半的央行在今年启动加息,金融流动性收紧一度导致近期市场对全球金融稳定性产生担忧。持续的加息已经导致美国国债利率、贷款利率、汽车融资以及按揭贷款利率同步上行。一旦美国经济衰退实质化,流动性短期内将冲击银行体系,这对价值链上尤其是制造业或能源贸易商来说将造成来自债务和融资方面的困境。

中长期来看,全球价值链体系将逐步走向区域化(北美、欧洲、亚洲)、独立化和数字化。同时,主要区域内的核心(美国、欧盟、中国)将把价值链的安全和韧性放在首要位置。

当前,越来越多的迹象反映了后疫情时期的全球地缘动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程实分析,地缘风险对全球价值链上造成的供应瓶颈预期显著上升。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地缘局势中保持稳定持续的供应将在长期经贸竞争关系中凸显重要性。具体来看,美国已经将“供应链韧性”问题与国家安全挂钩。无论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未来均将针对提升美国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供财政支持。中国20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如能源供应,粮食安全、数据安全)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将立足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进一步确立自身独立、可持续并安全的价值链体系。欧洲方面,受到乌俄战争的影响,欧元区正在加速开启能源独立转型并积极联合德法促成新的产业链安全战略。

价值链安全性提升意味着未来全球三大区域将在三个具体方面发生变化。程实表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将围绕价值链的区域化、独立化和数字化积极展开。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将积极与周边邻国或地缘同盟进行更加深度的区域性基建合作。具体来说,美国与欧洲会在价值链上的供应和运输环节加快数据共享和基础设施合作。如通过对液化天然气需求、生产、运输以及库存等多点数据共享和港口基建合作解决双方在LNG供需信息及库存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另外,欧洲内部可能会通过自身绿色能源转型加快与内外能源输出国(比如挪威、荷兰、美国)之间深度基建(尤其在交通运输和能源储备设施)合作。程实进一步判断,中国则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南美及俄罗斯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就强化中高端技术、粮食供应和能源安全达成相关基建合作。比如围绕自身核心技术产业链,中国正在积极与其上下游国家之间的开展基建项目。去年中国也与刚果(金)在基建领域开始深入合作。前者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后者则生产全球超过2/3的钴矿。二是针对价值链中上游核心技术数据的保密和安全措施将越来越精细,价值链高端针对全球人才的争夺已经开启。针对数据的保护,中、美、欧均致力于提高对外数据保密性和对内信息透明度。比如,针对半导体行业,美国政府已经要求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公开订单、供应、物流、库存和零售的相关的数据,从而维护美国在半导体从设计到制造的上下游控制能力。维护数据安全和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需要围绕数据要素进行人才培养和创新。在价值链上,主要经济体之间已经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通信、先进制造和先进物流开启全球“抢人”模式。比如纽约、伦敦、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等国际性城市均已各自开启人才“争夺战”。三是随着区域性价值链的重塑,企业的回流和产业转移将更加频繁。从最近BIS的一份调研来看,越来越多的公司因为全球价值链结构的变化而出现更快速的转移和重组。一方面,面对更多的地缘不确定性,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会通过政治手段来加快企业的快速回流。同时,企业回流有利于为本国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投资。另一方面,调研显示,在地缘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自身也在不断提高其供应韧性和产业转移能力。确切来说,企业主动转移产业或者有选择 性回流的意愿本身就比较强。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