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行业资讯

业内动态

漳浦持续整治矿山复绿,规定在11月20日前全面完成整改

发布日期:2019/10/21   共阅[1024]次

,

   8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报指出,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福建省漳州市督查期间发现,漳浦县石材矿山非法开采问题突出,生态恢复治理严重滞后,区域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通报中提到,漳浦县有14家矿山越界非法开采,有石材公司在赤岭乡蔡坑矿区长期非法开采,造成大面积植被和山体被破坏,下游蔡坑水库沦为牛奶湖;有企业用“盆栽式复绿”、“绿网遮挡开采区域”等方式来应付、躲避监管;石材企业污水遍地、在林地农田倾倒石粉等。


  提到漳浦县党政机关的主体责任时,遭到这一措辞严厉的公开点名后,漳浦县反应迅速,关停了县域内所有矿山,石材企业也一律断水断电、停产整顿。


  8月27日上午,走进蔡坑矿区看到,只有山顶上尚余少量植被,两侧山体,一边成了光秃秃的岩壁,一边布满碎石,矿坑中布满积水,整片山体像被从中间掏空。 矿区内,多处空地上还堆满矿场未及卖出的原石。然而,被环保督察组点名后,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则显示,蔡坑矿区并没有设置拦渣坝及沉淀池、截水沟,产生的废渣随意堆放在水库周边,造成水土流失,下游蔡坑水库淤积及视觉感官污染——即通报中提及的“牛奶湖”。

 


  蔡坑水库曾是附近居民的灌溉水源。自从水库水源遭到污染,村民获取饮用水也因采矿变得困难。据村民介绍,受采矿影响,饮用水水质开始变得浑浊,成了乳白色,他们不敢再用。
 现在,他们的饮用水来自乡政府出资打造的水井。采矿噪声和粉尘也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矿山日夜不停的开采让他们很难休息;平时,来往矿车在村里经过都不会减速,大家担心常年的扬尘已经对健康造成危害。采矿业的下游产业是石材加工业。

      漳浦县石材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全县有105家石材企业,分布在6个集中区。通报中称,此次督查发现,多家石材加工厂存在废水直接外排、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生产过程中石粉违法倾倒在周边农田和树林间等问题。通报显示,漳浦县石材行业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但整改要求始终停留在纸面,非法采矿导致的严重生态破坏长期得不到解决。漳浦县自然资源局自查后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持证矿山中,有11家存在越界开采行为。


    漳浦县自然资源局某负责人表示,作为监管部门,他们存在监管失职的问题,在日常监管中,责任落实机制尚未形成,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力有限,此前的国土部门只能将监管任务下放到乡、村一级。但是监管过程中,权责并不明确,任务落实也不到位。
不仅基层巡查人员不知道矿区边界在哪里,有些矿主和矿工可能也不知道矿界在哪儿。他表示,一个矿点的采矿权往往经过多次转手,矿界早已模糊,矿主有时只能凭直觉组织开采。


       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后,漳浦县决心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改。漳浦县关停了所有矿山,石材加工企业一律断水断电、停产整顿。针对矿山的环境问题,每个矿山,乃至同一矿山上的不同矿点都要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以蔡坑矿区为例,修复方案显示,采矿坑需要先回填,再用新土覆盖,种上植物,设置防护栏,开挖截水沟和沉淀池、设置警示牌;采矿过程中形成的“乱掘地”,平整土地后即可通过播撒草籽进行绿化。为加强此后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县自然资源局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对全县矿山按月监测。除此以外,县里正在筹建一支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巡查队伍,落实责任制。


     最后要加大查处力度,通过办案抓人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截至10月8日,全县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已完成治理总量的76%。剩下一部分是复绿难度非常大的,比如由于季节性干旱、山势较高,取水比较困难的地区,这部分地区即使种上树也会死掉,只能等雨水充沛时再行栽种。另一边,针对石材加工业的环境问题,漳浦县从厂区建设要求,污水处理,粉尘治理,噪声治理四个方面对石材厂提出了建设整改标准,对厂区雨水收集的时间,绿化树的直径与间隔均提出了要求。漳浦县印发《石材加工行业整治实施方案》,其中规定,石材加工集中区内的企业在11月20日前按要求完成整改,经政府验收合格后,可恢复生产。

 

                                   摘自: 世界石材网